
对于70多岁的老人来说,在不打扰对方的情况下,凭名字和一个没有听全的单位简称,找到并再次见到对方要花多长的时间?张筱弟、吴毅叔叔给出的答案是:4天。
有手机号,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为什么一定要找他?事情要从10月25日发生在秋霞圃的“险情”说起。
左起:吴毅、黄小妹、翁美宝、张筱弟
10月25日,张筱弟、吴毅约几个老朋友,从普陀、青浦等地前往嘉定秋霞圃秋游。这群老伙伴平均年龄超过70岁,经常在一起相约出行。
事发当天,73岁的张筱弟过石板路时因腿脚不便,不慎滑倒落入水中;大家连忙施救,但由于体力原因,一时无法将老人拉上岸。
紧急时刻,岸边的一个小青年“扑通”跳入水中,他绕到张筱弟的前方,从腋下用力架起张筱弟的上身,先让他的面部离开水面,避免溺水的风险;又在众人的帮助下,托举张筱弟的腰部和腿部,将其安全送上岸。
“那个小青年蛮瘦的,水深在膝盖以上快到腰部,救张筱弟这个大块头,其实很吃力的。”同行的吴毅回忆当时的情形,“人救上来之后,大家都围着张筱弟查看情况。我看那个小青年要走,就一把拉住他,问到了姓名和手机号;但单位,一再追问下也只问到了一个口头的简称。”看到小伙子的鞋子和裤子都已湿透,老人们担心他受凉,就没有再拉着他刨根问底。
这个瘦弱文静的小伙子叫做薛兹健(音),单位是“中科院微系统”,这是老人们牢牢记住的信息。
第一天
“我要谢谢他,谢谢他救了我。”张筱弟恢复后,老人们开始商议如何谢谢这个小伙子。有的说去嘉定给小伙子送点好吃的,有的说要给小伙子包红包,最终,“送锦旗”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吴毅主动揽下“找到准确的单位名称”的任务,电话查号和网络搜索双管齐下,一场“找人行动”就此开始。
第二天
“我一输入‘中科院、微系统’,就跳出来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查号都是机器人,翻来覆去打了许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天的下午,吴毅通过电话查号人工服务,找到了单位的准确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结合他追问的信息,小伙子住在嘉定,工作在中山公园附近,是这个单位准没错了。
张筱弟和老伴翁美宝得到单位信息后,吃好晚饭就前往家周边的广告公司。这是他们第一次制作锦旗,锦旗上要写什么呢?张筱弟说,写“谢谢你救了我的老命”,被老伴和广告公司否决了——这也太大白话了,会被人笑话的。
老人团又开始头脑风暴,最后在广告公司的帮助下,大家决定用“救命之恩品德高,传递社会正能量”作为致谢内容。“没想到做锦旗要那么久,还得等一天。”翁美宝说。
第三天
经过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的焦灼等待,第3天中午,张筱弟和翁美宝终于拿到了致谢锦旗。前往小伙子单位送锦旗的事情提上日程,他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第四天
第4天一早,老人们再次集结,考虑到有的住得较远,于是大家相约9:00集合。不巧,当天又是状况百出——有的临出发肚子不舒服要上一会厕所,有的出错站了……直到10点多,4位老人才聚齐。
“我们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去找小伙子的呀,到了那儿是中饭时间,这不是给孩子添麻烦吗?”4位老人决定早点吃中饭,赶在大部分单位的午休时段出发,终于在下午1点左右,抵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长宁园区的门口。
“我当时正在办公室,接到了吴叔叔的电话,很惊讶。”原来,热心小伙名字叫薛兹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事发当天,他在秋霞圃拍照,听见老人的呼救声,相机往旁边一扔,就跳下去把老人救了起来。
薛兹键的工作照
对薛兹键来说,“这是谁看见都会这样做的小事”,没有想到这几位老人竟然花了4天的时间找自己,还制作了锦旗送来。“张叔叔再见到我的时候,说话都哽咽了,我也很感动。”薛兹键说。
“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所里今年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得知自己的锦旗不仅是“第一”,而且院所即将迎来100周年庆祝活动,小薛的见义勇为将获得单位和媒体的关注,老人们非常高兴,“这件事我们办得对、办得好,做了好事的人,就是要让全社会都知道。”
网友评论

(综合上海嘉定、网友评论)
新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