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啤酒、欢声笑语,“外滩·中央”的璀璨穹顶下,艺术演出融入消费场景,激发商业活力;149件展品、多件堪称“博物馆级”,“外滩·老市府”内,《达利×老市府:启程》大型艺术展即将举行……
“外滩·中央”“外滩·老市府”的前身,一个是中央商场,一个是老市府大楼,都是上海极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经历更新后,两座建筑华丽转身,定位为商业办公文化地标,渐入佳境——
自2021年10月开放以来,“外滩·中央”出租率与开业率均保持在70%以上,月均客流超47万人次,是中外游客到南京路步行街必去“打卡”的公共空间;
“外滩·老市府”未开先火,已成国内外重磅活动首发地,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025天使投资大会、2025数字金融发展论坛、宝玑250周年庆典、ARTnews年度主题展等11场重大活动落地。
百年老建筑,芳华重现,亦如当下的黄浦。回望“十四五”,我们为黄浦送上一个关键词——芳华。
海报制作:王晨
重塑新功能
“芳华”,指美好的时光。过去5年,黄浦迎来了城市功能重塑的最好时期。
这里曾是上海最具“反差感”的城区:顶着“上海经济密度最高城区”的光环,却一度是上海“手拎马桶”最多的城区之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旧改是黄浦最繁重的民生任务。需要资金与人力的大量持续投入,旧改方式与群众工作法的不断创新,多个部门的协调,还有许多不可控的市场因素……很少会听到一个城区需要“举全区之力”、持续很多年,来完成一项工作;但旧改之于黄浦,就是需要“举全区之力”推进的攻坚战。
2022年7月,黄浦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2023年至2024年,黄浦聚焦“两旧”改造(零星地块旧改、旧住房成套改造)发力,改造受益居民超过7000户。“十四五”期间,黄浦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今年,黄浦总体完成了“手拎马桶”的改造工作。
至此,黄浦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城市更新快马加鞭。转眼间,很多老上海人熟悉的老地块有了新功能、新形象。
“董家渡”变热闹了。今年10月,上海国际光影节·黄浦会场“搬”到董家渡旁的南外滩滨水区域。午休时、下班后,周边楼宇的白领纷纷去那儿小憩“散班味”。曾是低矮老旧里弄连片的董家渡区域,逆袭成高大上的“金融CBD”,海通证券、中国人保、上海银行等大佬级金融机构纷纷落地。
“上海新天地”变大了。今年9月,位于新天地核心区东侧的“新天地东台里”开业。这是市中心近年来少见的大体量商办综合体。在新天地开发时,远期规划中就有“东扩”的设想,伴随着黄浦旧改完成,这一设想终于实现。
城市功能的重塑,激发了黄浦的经济活力。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每平方公里,保持全市前茅、全国前列。

提升吸引力
“芳华”,也指香气远播。过去5年,黄浦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焕新消费场景,让“商圈更好逛,消费更好玩”,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南京东路如今是很多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潮玩圣地”。百联ZX创趣场和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二次元主题街区,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TOPTOY全球旗舰店、名创优品全球1号店等顶级潮玩品牌店铺,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永远人头攒动,还经常能看到外国游客“一掷千金”。
随着去年年底我国免签政策优化,“上海游”在海外火了,黄浦也跟着火了。到南京路吃烤肉,到豫园看花灯、穿汉服,到田子坊感受上海烟火气……黄浦是海外游客到上海必打卡城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到黄浦旅游的攻略。今年,黄浦离境退税规模开单量超过3万份,同比增长300%;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126%。
文化消费方面,“演艺大世界”汇聚了27个专业剧场、上百个演艺新空间,是中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过去5年,“演艺大世界”贡献了上海一半的演出量,完成超17万场国内申报演出。从亚洲大厦、上海大世界,到南京东路上的第一百货、世茂广场,“演艺大世界”内已形成沉浸式演出群落,不少国内外观众拖着行李箱来看剧。
“香气远播”者,自身必定“芬芳四溢”。黄浦拿出最好的资源,让生活、工作在黄浦的人沉浸于“芳华”。
对“一老一小”,黄浦呵护有加。黄浦首创“五边颐养”养老模式,让老人“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黄浦是上海市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孩子们在这里“学有优教”。
因“City 不 City”走红全网的美籍博主“保保熊”站在黄浦商务楼宇“外滩FTC”顶楼俯瞰滨江美景,道出了很多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心声:“这里的环境太好了!”今年,黄浦锚定“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高地”目标,给政策、给载体、给服务,吸引MCN机构与内容创作者集聚:让最富创造力的人群在最优质的空间,幸福满满地激荡创意。
连续两年,黄浦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上海唯一连续两年入榜的城市。

探索新路径
“芳华”背后,有人用心呵护。这几年,黄浦的城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九江路上的亚洲大厦被称为“垂直的百老汇”,19个“演艺星空间”轮番上演年轻人喜欢的沉浸式小剧场剧目。这里诞生了一个让音乐剧业内人士颇为羡慕的特殊生态:每晚10时后,亚洲大厦周边站满剧迷,等待演员下班。可即便等待的人群站满周边街区,黄浦区政府也没有干预过,而是致力于更加精细化的“无感”管理。正是政府的这份宽容和管理分寸感,成全了观众与上海的双向奔赴,让亚洲大厦以及周边演艺空间成为音乐剧迷心目中的“宇宙中心”。
被称为上海“第四大乐园”的“INS新乐园”,在开业之初因噪音扰民问题而饱受争议。在黄浦区属地街道的帮助下,“INS新乐园”主动管理周边环境,引导消费者降低声音,街道也引导周边社区与“INS新乐园”良性互动,很好地平衡了经济活力与城市秩序。如今的“INS新乐园”越来越火,成了夜经济生态的“顶流”。
在2024年上海市营商环境综合测评中,黄浦斩获了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企业满意度评价两个全市第一。在自由而有序的环境中,黄浦经济的活力自然而然被激发。
面向未来,唯有抓紧时间,努力进取,才能不负“芳华”。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的城市功能势必还要进一步做强,其中有很多大文章要做。
近年,黄浦通过城市更新腾出了很多黄金地块,重新“点亮”了不少老土地。比如,世博浦西园区被规划为“中央科创区”,瞄准国际顶尖科创集聚区发力。经过一年多建设,一些科创企业与科创人才已被吸引,老土地的面貌也有了改变。
黄浦旧改后还有不少区域,有待开发。社交媒体上有过一张俯拍黄浦城区的夜景图:市中心星星点点灯火之下,还有不少黑漆漆的地方。黄浦旧改地块,大多是上海黄金地段、钻石地段,非常金贵;正因金贵,所以人们对其后续发展,未来能否打造成为传世精品之作,十分关注,充满期盼。
有专家建议,黄浦应抓住时间窗口期,尽快找到制度突破口,让科技创新、时尚创新和金融创新叠加,探索出一条基于城市更新促进产业生长的新路径。
“‘家底’早已不再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在新技术与全球化的加持下,城市自身的努力、远见以及与外部的投资、交流和互联互通,才是孕育一座全球城市的新内核。”对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曾这样说。放眼上海16个区,无论中心城区还是郊区,无论家底殷实与否,大家都雄心勃勃,拼尽全力。有丰厚“老底子”的黄浦,更要抖擞精神,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决断更果敢一些,拼劲更足一些。
黄浦,堪称“最上海”的一个区。当下,风华正茂;未来,风光无限。

新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